数字化赋能行业新发展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亮相文博会 
MPR輿情 |天朗资讯
数字化赋能行业新发展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亮相文博会
2019-05-2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5月17日讯(记者 魏金金)16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开幕。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项目)首次参展亮相。


国家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项目展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让收藏在禁宫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渐渐成为文博新风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电台音频资料、新闻纪录片、老唱片、文化遗产等进行数字化修复和转化。国家积极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全国范围内积累海量的文化数据,建设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据悉,2017年2月份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开始组织开展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课题研究,探索供给侧文化大数据开发路径,2017年10月中国有线申报财政部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性预算获批,从电视图书馆项目入手开展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建设,2018年5月中国有线牵头组建了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筹建团队,探讨技术路线。


国家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项目展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架构包括前端、云端、终端三个板块,其中前端对接公共文化机构、文化生产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采集、标注、存储文化遗产数据,通过本根服务器和广电网络实现与云端相连;云端即国家文化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承载文化大数据公有云服务功能,发挥前端与终端的枢纽功能;终端则具有双重功能,既是文化消费的体验平台,又是文化生产的操作平台。三端互动互通,实现了事业和产业、生产和消费、文化和科技、门类和业态的“四通”。


上图右侧为3D打印的藏族传统青稞酒壶以及AR文创抱枕,通过手机扫描抱枕图案即可进行3D体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展览现场,由藏文化数字化技术创新中心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联合打造的数字西藏文化数字化吸引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注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藏文化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传播等技术对藏文化资源进行传承、保护、发扬,形成可共享、可传播的数字资源形态,并以新的方式永久保存检索,加以开放利用。而这一藏文化基因库的打造也进一步推动了藏文化艺术与时尚设计、智能技术与数字传播的融合发展,推动、孵化藏文化特色品牌,助力研发优质藏文化特色产品,激发旅游业购买力,为藏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现场展商交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